半年前

山那边印度行(15)--“印度”的印度

1条回答
小草奶昔
半年前

如果没有到瓦拉纳西,真以为这次旅行看不到“印度”的印度了。

    

    从加尔各答始--大吉岭--德里--阿姆利则--再德里--斋浦尔--阿格拉--**阿巴德--瓦拉纳西,我们的行程已大半程,差不多己来回横穿北印度。越走司令越觉得困惑,一路看不到“印度”的印度?!看不到有一定档次一定份量的古老“印度”遗存~~所到之处,宏伟神秘的城堡、庄严高矗的寺院、富有艺术感的历史街区及深宅大院…是穆斯林的杰作;规整的城市街道、总统府行政院等等统治机构、中心广场银行商业区、博物馆纪念馆凯旋门、教堂学校医院有轨电车…是大英帝国的遗存。当然,数千年传承复杂得让人犯晕的印度教是“印度”,百世不变至今盛行的丽纱、钢托盘树叶碗的咖哩手抓飯、摇头Yes点头No…是“印度”,但这些,不能说明一个的伟大文明。历经几千数百年的伟大文明需要一批杰出的建筑加以注释与强调:埃及金字塔、希腊巴特农神庙、罗马斗兽场、圣保罗大教堂、麦加大清真寺、还有我国的万里长城。我们08年去尼泊尔,被那种历经千年印度教薰淘出来的平静生活芬围,富有艺术性而韵味独特的庙宇宫廷及民居建筑,讲究的生活方方面面,迷住了。那些优雅的历史城区似停滞在世界工业化的前夜,古老街道上散发出喜馬拉雅山南麓特有的幽香~~这次印度行,我们是有大期待的,按讲…在印度文化的源头印度文明的中心,更精彩才是。但是,很意外很失望,我们一路没有看到值得称道的“印度”遗迹!直到瓦拉纳西…

    

    瓦拉纳西恒河边上的主浴场,每晚都会有一场恒河夜祭(祈福祭典)Puja。

    

    夜祭开始,点燃梵香~~梵香是第一件法器!

    

    第二件法器---壶

    

    祭祀活动由七个种姓最高的婆罗门神职人员主持,高高在上英俊逼人的年轻婆罗门,代表着曾经的至高无上。

    

    第三件法器---点满蜡烛的灯塔

    

    我们看着像一场演艺,印度人则全情投入地合着唱歌颂经。他们那种笃信引发的精神澎湃、虔诚带来的身心欢愉,我们是融不进去的~~

    

    

    

    同样,做为非印度教教徒,我们很难真正体会恒河在一个印度人心目中的地位。但当经历了阿拉哈巴德“大壶节”之后,再一次在瓦拉纳西看到这样一幅幅简单又虔诚的恒河沐浴场面,才对恒河有了比较贴切的解读~~这尤如中华民族对黄河长江的感情,试问哪个炎黄子孙第一次看到黄河或长江的时候不激动万分,试问哪个华夏儿女在壶口瀑布或三峡前不百感交集?!生命的依存情感的认同加上中国人所缺乏的宗教崇敬,必然的,在瓦拉纳西这座印度教的圣城,“印度教徒相信这里的恒河之水能够洗净自己的罪孽,让自己超脱。一生至少要到这里一次,用Varanasi的恒河水,洗净自己的罪孽。”

    

    全市拥有不同时期的大小庙宇2000多座,街头巷尾,到处树立着象征湿婆的神柱(被称为“林加”,即男性**),为印度教徒所顶礼膜拜。

    

    

    

    网上大量污秽不堪的照片和文字,“抹黑”了恒河在我们心中的形象,实际上在现场,我们看到的又是另一番景象~~冬季不宽的河面水碧浪轻鸥鹭翻飞鹤舞鹰翔,整一个生机盎然和谐恬静的画面。

    

    近岸谈不上明净澄澈,却也不算混浊,想想几亿人生活在这大河流域,想想百多公里的上游阿拉哈巴德,大壶节每天几千万人踩进河里,这河水依然能保持这状态,还能看到鱼戏水面…很不错啦。

    

    为了洗礼的方便,历代王朝在河边上修建了大小大小64个台阶码头Ghat,就是一层层的石头台阶,一直通向河边。这样的阶梯和平台绵延数公里,一边是优美的建筑一边是静静的恒河,还很特別的人少,是我们在印度走过最适合散步与观赏的“街区”。

    

    高大坚实的城堡兼防洪坝,虽有些伊斯兰风格,但主要是印度式的塔楼建筑为多。

    

    一个接一个众多台阶通道而上,就是一条条深深的巷子。我们随机找了一个口走上去,沒想到又是我们印度行印象最为深刻的一段。

    

    狭窄阴暗富有历史感的巷子里,终于闻到类似尼泊尔巴德岗的那种“印度”味。

    

    

    

    一种不同于现代化格局的优雅,附有浓重的“印度”特征,留有长久生活的印迹。

    

    双鱼可是纯印度概念,梵语称“SURVANAMATSYA”,佛教"吉祥八宝"之一,代表得到解脱。与我国道家的双鱼是什么关系…司令也在问哪?

    

    

    

    看到巷子里众多的门神,马上联想到我国自先秦以来,上自天子下至庶民皆崇拜门神的习俗,是原产还是传入?这喜馬拉雅山的问题还是留给历史学家吧,匆匆旅行者解答不了。

    

    

    

    诸神佑众生。

    

    

    

    

    

    哺子不嫌…

    

    天地虽狭窄,亦有我一份。

    

    

    

    如果真要以熟悉的地方来比较,俺觉得与广州的西关很是神似。七转八拐走出深巷,这俩位热心带我们走了一段的当地高中生,街面上又帮安排了三轮车才放心离开…拜拜告别了举手投足显得很有教养而且干练利索的漂亮姑娘,行走天下脑子里存满各地形象的司令,当时就冒出“西关小姐”这词。

    

    男男女女在巷口顶着大太阳排几百米长的队,要进的是瓦城中心供奉湿婆神的威斯瓦纳特金庙(VishwanathTemple),我们无意进去只探头看看,似也不是太古老。回来后查资料得知建于1776年,应该是穆斯林势力退却后印度教得以重生的结果(莫卧儿帝国1757年战败印度沦为英国的殖民地)。这是否可以解释了我们一路,看不到“印度”的印度之原因~~城市乡村,见到的多是缺乏历史底气的艳俗的印度庙,包括在德里包括在加尔各答。德里阿克**神庙,作为最大的印度教寺庙建筑群而载入吉尼斯纪录,我们曾远远望了一眼,规整的设计崭新的建筑明显是新作。没能认真研究过印度史,仅以所见,旅行者草率的结论是:伊斯兰印度600多年,曾经的“印度”辉煌基本偃灭(伊斯兰的德里),至少北印度是这样的。

    

    瓦拉纳西算是恢复得致好的一处,毕竟是印度教的圣城,毕竟6000多年的历史底气在。经过这次旅行,我们也知道了,要看“印度”的印度,还得到穆斯林影响较弱的的南印度,我们放弃的克久拉霍性庙(西群寺庙)是一处。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```````有网友评论:司令,你笔下的印度总那么美好,不对的!好吧!甘地说过司令小兵也说过~~唔,印度是个乱七八糟的国家!一边是天堂,转身就是地狱--放几张猛料上来,同一天拍的,“印度”的印度~~只看不说!

    

    

    

    

    

    

    

    

    

    

    

    

    

    

    

    ……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````瓦拉纳西比历史还年迈,比传统更久远,比传说更古老,甚至比这些加起来更古老两倍。――马克。吐温

我来回答

添加图片